
美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3%,虽略高于前值,但环比仅上涨0.3%,核心CPI环比更降至0.2%,为三个月来最低水平。这一数据低于市场普遍预期,释放出明确信号:美国通胀压力正在持续缓解,尤其体现在服务业和运输成本等关键领域。
尽管能源价格环比上涨1.5%、汽油价格上涨4.1%,对整体物价形成上推作用,但核心通胀——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指标——的降温趋势更为显著。这说明当前物价上涨并非由广泛的需求过热驱动,而是结构性、局部性的波动。真正让市场松一口气的,正是这个“0.2%”的环比增速。
为何核心通胀的放缓比整体CPI更值得关注?因为它剔除了食品和能源这类易受外部冲击影响的价格波动,更能反映经济内部真实的通胀动能。美国个人消费中约七成来自服务支出,住房、医疗、交通、娱乐等服务类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紧密挂钩。若这些领域价格持续上涨,往往意味着“工资—价格螺旋”正在形成,通胀将更具黏性。
而9月数据显示,核心服务通胀明显降温。住房成本虽仍是支撑通胀的主要因素,同比上涨3.6%,但其环比涨幅已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。业主等价租金和实际租金增速双双放缓,预示未来住房类通胀将继续回落。这一变化并非偶然,而是高利率环境下居民购房意愿下降、租房需求趋弱的自然结果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运输服务价格的大幅回落。9月机动车保险、通信和牙科服务价格环比下降,二手车价格环比也下降0.4%。运输成本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显著放缓直接拉低了整体核心通胀。ISM服务业调查显示,9月商业活动指数从55骤降至49.9,新订单指数降至50.4,均为近年低位,表明企业接单能力减弱,难以轻易提价。
这种定价能力的削弱,背后是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。高利率持续压制信贷消费,许多家庭推迟大额支出,如换车或搬家。Markit服务业PMI初值降至53.9,为2025年6月以来最低,物价指数也同步走低,显示企业转嫁成本的能力正在减弱。部分企业反馈,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运营效率,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,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资上涨压力。
此外,企业仍在消化此前因关税预期而囤积的库存,未急于扩大生产或招聘,进一步缓解了成本上升压力。尽管部分投入品如铝、铜价格因关税有所上涨,但企业选择自行吸收成本,而非转嫁给消费者,说明市场竞争依然充分,通胀传导机制并未全面激活。
市场对这一趋势迅速做出反应。CME数据显示,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8.9%,年内再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达96.5%。美股期货短线走高,纳指期货涨近1%,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至3.978%,美元指数也应声下跌。这些反应表明,投资者已将9月CPI视为美联储继续宽松的“通行证”。
对普通民众而言,通胀放缓意味着生活成本压力有望逐步减轻。食品价格虽仍同比上涨3.1%,但涨幅趋缓;汽油价格波动虽大,但整体能源通胀可控。更重要的是,若美联储如期降息,房贷、车贷等借贷成本也将随之下降,释放更多消费空间。
展望未来,通胀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性大于反弹风险。住房类价格仍有下行惯性,劳动力市场温和走弱将限制工资增长,而消费者谨慎态度短期内难以逆转。美联储在10月会议后大概率继续释放鸽派信号,为12月再度降息铺路。
这场通胀的退潮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供需力量再平衡的结果。它提醒我们,经济运行有其内在节奏,短期冲击终将被基本面修正。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,耐心比激进更重要;对于公众而言,理性看待波动,才能更好应对变化。
驰盈配资-驰盈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服务-配资著名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